自然

  

  通过望远镜观测雷暴天气的美宇航局科学家成功捕捉到从地球喷射到太空的反物质云 电子和正电子云穿过费米太空望远镜,造成其释放伽马射线雷暴向太空释放粒子束的示意图

  北京时间1月13日消息,美国科学家在利用太空望远镜观测雷暴天气时,意外地发现了从地面喷射到太空的反物质云。这一现象产生于雷暴在绕地球周围活动时内部发生的反应。

  美宇航局科学家在利用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观测世界各地的雷暴天气时,发现了反物质云。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可以研究地面伽马射线闪光(TGFs),当反物质能量从雷暴内部释放出来时,就会发生这种现象。据估计,世界各地每天大约会出现500次地面伽马射线闪光,但大多数探测不到,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也没对其进行过研究。

  科学家希望,这方面的研究将最终使他们对一种理论有深入了解,即反物质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的约瑟夫·德维耶说:“虽然费米太空望远镜无法看到雷暴天气,但它却通过磁场与其建立了联系。地面伽马射线闪光产生了高速运行的电子和正电子,接着,它们又来到地球磁场,撞击费米太空望远镜。”

  阿拉巴马大学费米伽马射线爆发监控小组成员迈克尔·布里格斯(Michael Briggs)在1月10日西雅图召开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公布了这项研究成果。他说:“这些信号是雷暴可以产生反物质粒子束的第一个直接证据。”科学家长期以来就怀疑地面伽马射线闪光来自于雷暴顶端附近强大电场。

  他们表示,在合适的条件下,电场会变得足够强大,驱使电子向上流动。一旦达到接近于光速的速度,在空气分子的干扰下,这些高能电子会释放伽马射线。通常情况下,这些伽马射线作为地面伽马射线闪光被探测到。虽然费米太空望远镜设计用于观测宇宙中的高能事件,但它还能让科学家对这种奇异现象有重要的认识。

  自2008年发射以来,费米太空望远镜一直在观测整个天空和地球,迄今已发现了130次地面伽马射线闪光。美宇航局总部费米太空望远镜项目科学家伊拉纳·哈鲁斯(Ilana Harrus)说:“虽然在轨运行不到三年,但费米太空望远镜已经证明它是探测宇宙的奇妙工具。我们现在了解到,它可以发现距离地球越来越近的谜团。”

  反物质

  反物质是普通物质的镜像。正常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构成,而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

  反物质的构成与正常物质正好相反,具有带正电荷的电子和带负电荷的原子核。

  当物质与反物质相撞,两者会立即湮灭,释放出能量。

  自1931年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提出反物质存在的理论后,它就成了科幻作品的主题。

  在《星际迷航》系列电视和电影中,反物质反应堆驱动“企业”号进行太空之旅,而在《达·芬奇密码》姊妹篇《天使与魔鬼》电影中,藏匿在罗马的反物质炸弹成为电影的主线。

  据悉,科学家使用反氢激光物理仪器,冷却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将其挤压至正电子云中。

  两种粒子结合形成反氢原子,磁场成功在六分之一秒内捕捉到反氢原子。(秋凌)

    来源:新浪科技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近日,一位华裔物理学家发表在美国著名包括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post)的英文版本诗歌全文被国内的报刊转载,引发热议。
A POEM FOR THE WEST by Duo-liang Lin
(published by the Washington Post)(original in English) :
When we were the Sick Man of Asia, We were called The Yellow Peril.
When we are billed to be the next Superpower, we are called The Threat.
When we closed our doors, you smuggled drugs to open markets.
When we embrace Free Trade, You blame us for taking away your jobs.
When we were falling apart, You marched in your troops and wanted your fair share.
When we tried to put the broken pieces back together again, Free Tibet
you screamed, It Was an Invasion!
When tried Communism, you hated us for being Communist.
When we embrace Capitalism, you hate us for being Capitalist.
When we have a billion people, you said we were destroying the planet.
When we tried limiting our numbers, you said we abused human rights.
When we were poor, you thought we were dogs.
When we loan you cash, you blame us for your national debts.
When we build our industries, you call us Polluters.
When we sell you goods, you blame us for global warming.
When we buy oil, you call it exploitation and genocide.
When you go to war for oil, you call it liberation.
When we were lost in chaos and rampage, you demanded rules of law.
When we uphold law and order against violence, you call it violating human rights.
When we were silent, you said you wanted us to have free speech.
When we are silent no more, you say we are brainwashed-xenophobics.
Why do you hate us so much, we asked.
No, you answered, we don't hate you.
We don't hate you either, But, do you understand us?
Of course we do, you said,We have AFP, CNN and BBC's...
What do you really want from us?
Think hard first, then answer... Because you only get so many chances.
Enough is Enough, Enough Hypocrisy for This One World.
We want One World, One Dream, and Peace on Earth.
This Big Blue Earth is Big Enough for all of Us.

诗一首 by Duo-Liang Lin
当我们是"东亚病夫",我们被称为"黄祸"。
当我们被宣传为下一个"超级强国",我们被称为"威胁"。
当我们关上门户,你们走私毒品来打开市场。
当我们拥抱自由贸易,你们指责我们夺走你们的工作。
当我们分裂成碎片,你们的军队操进来想分一份。
当我们想把碎片拼回,你们叫嚣"这是入侵,西藏自由"。 
……
当我们有十亿人,你们说我们正毁灭地球。
当我们尝试控制人口,你们说我们侵犯人权。 
……
为什么你们如此恨我们,我们问。
不,你们回答,我们不恨你们。
我们也不恨你们,但,你们明白我们吗?
我们当然明白,你们说,
我们有法新社、CNN、BBC……
其实你们想从我们这儿得到什么?
想清楚,再回答……
因为你们只获得这么多的机会。
够了够了,这同一个世界已够虚伪。
我们要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世界和平。
这个蓝色大地球大得足以容纳我们所有人。

发表在栏目: 生活菜园
周五, 31 12月 2010 21:38

最先迎接新年的国家

新年即将来临。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有趣的问题:究竟哪些国家最先跨入新的一年的呢?

就让澳视网来帮你解答这个疑问吧。Tongue out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180度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及南太平洋的某些区域稍有曲折修正),这就是世界地图上用虚线标明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上新的一天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也是在这里结束的。这个知识大家在上地理课的时候应该学过的啦。

从世界地图上看,南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国,位于紧靠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西侧,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一天的地方;而位于该线东侧的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进入新一天的地方。它与汤加虽然相距只不过二三百公里,但两国的日期始终相差一天。
新的一天是从子夜零时开始。那么,这零时的标准时间又是怎样确定的?为此,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从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出发,向东与西各划分12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度,各差1小时。
本来,同处在东12时区的国家,应该同时开始新的一天,也应同时进入新年。但有的国家为争第一,在时间上变花样。如新西兰实行夏令时(南半球元旦前后正处夏季),时间提前1小时;汤加说它的时间全年都提前1小时,这样它们都提早1小时跨入新一年。基里巴斯则宣布,把地处日期变更线以东很远的加罗林岛划过来,那里可提前2小时迎接新年。照此说来,俄罗斯的最东端可到西经170度,它也应是最早过新年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它领土的主要部分没有采用东12时区标准时,因而得不到公认。
在南太平洋国家中,按它们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距离由近及远排列,最先迎来新的一年的前十个国家是:汤加、新西兰、斐济、图瓦卢、基里巴斯、瑙鲁、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在澳洲的朋友们,我们比祖国人民早3个小时迎来新的一年,在迎接新年之际,不要忘了给亲人们你们真挚的祝福哦。(anna)

发表在栏目: 生活菜园
http://www.kexue.com 2010-12-16 09:32:29 科学网  发表评论


这张紫外线太阳图像标识出太阳活动的关键区域


“太阳海啸”引发地球北半球出现壮观的北极光现象

  科学网(kexue.com)讯 目前,美国宇航局专家认为壮丽的太阳活动图像具有基本共同性的变化,使人们对太阳表面具有一种新的认识。

  美国宇航局专家称,被称为“太阳海啸”的太阳整体活动性将显示太阳的电磁场爆发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遥远距离之间的磁场交互反应。

  据国外媒体报道,太阳耀斑、太阳海啸和日冕物质喷发可以同时发生,并且相距数万英里,这些活动交互在一起,形成了壮观复杂的“音乐会”。洛克-马汀公司下设太阳和天体物理学实验室的卡雷尔•舒里吉维尔说:“今年8月1日出现的北极光现象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看到了全球性的太阳风暴,这是之前未曾观测过的。”

  舒里吉维尔的研究同事、洛克-马汀公司太阳物理学家艾兰•蒂特深入研究了太阳动力观测卫星(SDO)和姊妹探测器环日立体摄影卫星(STEREO)的观测数据,他说:“为了预测太阳喷发,我们不再关注磁场隔离的活跃区域,我们必须知道整个太阳实际的表面磁场。”目前,科学家将该项研究报告发表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期刊》上。

  该研究显示“猛烈喷发”的太阳活动性如何分解为冲击波、太阳耀斑、太阳暗条喷射和日冕物质喷发等现象,这些太阳活动每次跨越太阳180经度,持续28个小时。

  他们还绘制了太阳磁场地图,揭示太阳活动性之间的关联性,这是第一次证实太阳耀斑之间的关系。同时,该项研究将更深远地暗示了未来有一天太阳电磁活动性将导致卫星通讯系统、供电网络和航空系统出现中断毁坏。

  当一个日冕物质喷发抵达地球时,它将与地球磁场产生交互,很可能形成地磁暴,太阳电磁粒子流将沿着磁场线朝向地球极地。

  美国气象局太空气象预测中心的罗德尼说:“太阳活动的整体性将是预测太阳活动性的突破口!通过这项研究将提供改进的气象预报,尤其针对供电网络和商业航班,我们应当行动起来保护这些系统,确保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他还指出,目前我们仍将进一步研究太阳电磁活动的因与果,这是一个较大的连锁反应,可能是一个太阳活动引发另一个;又或者这些活动的整体效应是太阳全球磁场某种显著变化的结果。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登月宇航员:政府隐藏外星人与地球取得联系事实
2010年11月25日 17:21 外星探索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美国宇航员艾德加-米切尔。

NASA宇航员:外星人常来地球

据英国媒体24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一贯否认外星人或“不明飞行物”(UFO)的存在,然而美国“登月第6人”、现年77岁的“阿波罗14号”登月宇航员埃德加·米切尔博士(右小图)在接受一家美国广播电台采访时,却披露惊人内幕。他称外星人不仅存在,并且许多飞碟都曾访问过地球,还和NASA的一些官员进行过“第三类接触”,但美国政府却将这一真相向世人隐瞒了60来年!

外星人“对人类没有敌意”

据报道,现年77岁的埃德加·米切尔博士是美国“阿波罗14号”登月宇航员,同时也是第6个登上月球的人类。

米切尔日前接受美国Kerrang!广播电台采访时披露,在他的宇航员生涯中,UFO曾经多次造访地球,但外星人和地球人的每一次“第三类接触”事件都被NASA隐瞒了下来。

米切尔称,曾经接触过外星人的NASA消息来源告诉他,外星人是“在我们眼中看起来非常奇怪的小人”,外星人的真实模样很像我们想象中的“小体格、大眼睛和大脑袋”。www.ufo-1.cn ufo事件

米切尔宣称,外星人的科技相当先进,人类的科学技术根本无法和它们相比,不过外星人显然对人类没有敌意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地球磁极面临大反转?

  强烈的太阳风暴每隔大约11年就要来一次,不过从百年来的发生情况来看,似乎对我们影响不大,为什么呢?因为地球有个大盾牌,那就是地球磁场,它消解了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和带电粒子。然而近期的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磁场正在迅速减弱,这是否意味着又一次地球磁极翻转的开始? 2012年左右新一轮太阳风暴又要来了,有人预测会来得很猛烈,这个盾牌会在多大程度上保护我们的地球?

  地球之“盾”——磁层正迅速变弱

  辽宁日报:近来关于太阳风暴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比如8月上旬暴发的一次太阳风暴已经到达地球,只是这次强度较小,有科学家预测未来几年将很强烈,也许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性影响,而我们今天讨论的就是地球面对太阳风暴的一个重要的自我保护措施——地球磁场,那么您觉得地球磁场是否能肩负起抗击未来几年强烈太阳风暴的重任?

 

 

  杨学祥:最强烈的太阳风暴源于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期。黑子的实质是剧烈活动的呈紧密缠绕状态的太阳环向磁场,它像拉紧的皮筋,易被扯断,扯断之后太阳大气中的能量会释放出来,形成耀斑,向太阳系空间发射出大量高速高能粒子和带电粒子的混合体等,形成强烈的太阳风,我们习惯称它为“太阳风暴”。这些被抛射出的粒子会到达地球,撞击地球磁场和大气层,但绝大部分太阳高能粒子被阻挡在地球磁层之外,仅有少量沿着地球磁力线进入地球。地球磁场的磁力线从南极流向北极,在两极地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粒子流会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一般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地球磁场实际上是对太阳风暴起到了一个屏蔽、抵御和保护地球的作用。

  辽宁日报:看来地球磁场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杨学祥:地球磁场是地球的重要物理场和环境因素之一,展布的空间很大,包围地球,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辐射的伤害,起到“盾”的作用,其中就包括把绝大部分太阳风粒子阻挡在地球之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辽宁日报:人们关注太阳风暴,往往注重其本身的强度,比如通过观测黑子活动的情况、太阳释放粒子的密度来判断太阳风暴的规模,进而分析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这没错,但既然磁场对太阳风暴有一个抵御的作用,那么我们就不仅要关注“矛”有多锋利,还要关注我们的“盾”是否坚硬。

  杨学祥:是的,我们一方面要观察、研究太阳风暴本身,一方面还要考虑地球磁场和大气的防护能力,两者综合起来才能把影响考虑周全。尤其是地球磁场,不但被我们关注得少,而且这个“盾”也并不让人乐观,有研究发现,我们的地球磁场正在减弱。

  历史上的磁极反转都伴随着磁场异常和强度减弱

  辽宁日报:磁场强度在变弱?

  杨学祥:科学家的近期研究表明:地球磁场正在迅速减弱。在过去的160年里,磁场强度令人吃惊地下降了10%。比如丹麦行星科学中心一个研究小组,详细分析了丹麦“阿斯泰兹”号人造卫星收集的最新资料,在对比新旧数据后惊讶地发现,地球两极的磁场正在变化,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磁场都出现了多个大洞。科学家分析,南大西洋和北冰洋下方的液体金属地核(外核)可能出现了巨型涡流,从而影响了其上空的磁场。由于巨型涡流的力量足以逆转其他涡流的方向,因此极有可能令地磁场南北极就此开始大翻(反)转。另外通过对1980年~2000年的地球磁场研究发现,地球磁场存在很大的地理差异: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磁场变化较小,非洲、欧洲和大西洋的变化非常大,变化最大的地区是非洲南端,在这个地区的磁场极性与正常的极性刚好相反。

  辽宁日报:这是否预示着出现另一次地磁翻转的开始?听说地球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磁极反转”。

  杨学祥:磁极反转作为地质事件,在地球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国家已经从地质勘测中研究火山岩和沉积物中的金属粒子所构成的远古磁场查到了地磁反转的证据。研究发现,磁场在最近600万年间发生了三次翻转,这三次的间隔时间不等,最近的一次翻转是在70万年前。所以“翻转”是在很长的时间尺度上发生的。而地磁场发生逆转前,磁力急剧减弱,甚至出现零磁场,就是说磁场衰减是翻转过程中的一种现象。目前有些地区地磁场的强度确实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否意味着磁场的强度还会持续降低,是否意味着地磁将要在未来千百年的尺度内翻转,科学家还存在争议,没有定论,需要继续观测和深入研究,英国的《自然》杂志和美国的《科学》杂志近几年都相继发表相关的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

  辽宁日报: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地球磁极翻转或者说倒转的情况?地球磁场是怎么产生的?

  杨学祥:地球是一个各圈层差异旋转的分层地球,即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和内核旋转的角速度不同,其中内核快速旋转,由固态的铁组成,外核是黏滞性很低的导电液态铁;在差异旋转及各种天体的作用力下,在外核尤其是内外核交界处形成快速旋转的环形电流,从而生成了地磁场。地核和地幔的差异旋转导致圈层角动量交换,部分自转动能通过摩擦转变为热能,积累在外核,形成地球内部唯一的液态圈层。与此同时,由于角动量交换,地核旋转变慢,地幔旋转变快,圈层差异旋转方向发生反向变化,导致地球磁极倒转。所以,地磁变化与外核旋转热涡流密切相关。根据人造卫星过去20年录得的磁场变化数据,发现在地下深层产生地球引力的熔流,在接近南北极位置出现巨大旋涡,并以加强磁场逆转的方向转动,因而削弱现有磁场,可能会导致两极易位。

  辽宁日报:地球磁极反转对地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杨学祥:地磁极反转首先能引发强烈的构造运动。热能积累在外核导致地核膨胀,胀裂地幔,核幔边界的地幔热流——热幔柱顺势上升,形成地表巨大火山区。这是中生代温暖期火山频发与异常的静磁带 (地磁极性长期不变带)对应的原因。其次,地磁极性反转会产生一个地磁强度为零的时期。大家知道地球生物曾经发生过大灭绝的现象,比如某些有孔虫在几百万年前之突然全部灭种、中生代恐龙之突然灭绝等,但同时一些其他种类的动物突然出现,比如哺乳动物,这些突变都与地磁反转在时间上有吻合之处。是否是由于失去地磁的保护,太阳风的高能粒子横扫地球表面导致生物灭绝?这值得我们研究,特别是零磁场与生物演进的关系。但确切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还不清楚,因为目前来说在数据上的证据并不充分。另外,利用现在技术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也没有可行性,任何一个实验室都无法完成如此巨大规模的模拟实验。

  磁场减弱将使南北两极海冰大量融化

  辽宁日报:也许发生磁极反转将在很遥远的未来,而且磁极反转的具体影响还未弄清楚,但我们还是要对目前磁场的减弱予以关注,因为要发生强烈的太阳风暴了,地球磁场的减弱是否会对其“抵抗”太阳风暴、保护地球不利?

  杨学祥:太阳风暴发生过程中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很容易迸入极区产生电离作用,产生极光,引起磁暴和电离层暴,它在地磁场中的运动会产生强大的感应电流,其结果可能导致该地区电网变压器的铜线快速加热并融化,电流失去控制,严重损坏该地区的电力系统、通讯线路,如果地球磁场强度减弱,捕获能力就会减弱,那么发生电离的范围就会扩大,电网等被损害的范围可能会随之加大。

  辽宁日报:记得2009年美国科学家在对2012、2013年的太阳风暴预测及报告中提到“美国、加拿大,甚至中国、日本等会出现全国性停电”的情况,按以前发生的太阳风暴来看,不会对中国、日本这样的总体上属于中纬度的国家产生太大的影响,但这次他们的预测如此悲观,是否就是把地磁变化考虑进去了?

  杨学祥:因为还没有看到报告科研方面的原文,所以其具体的预测根据还不得而知,但地磁变化应该成为我们研究这次太阳风暴影响的重要的考虑因素,加以重视。

  辽宁日报:在地磁减弱、太阳风暴猛烈的情况下,地球的气候、天气是否也会受其影响?

  杨学祥:计算机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如果两个磁极的强度继续减弱,则来自太阳的粒子流便可能使高达40%的地球高纬度臭氧被破坏,每次的破坏时间将长达数月至一年之久,这也为南北极海冰融化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辽宁日报:您具体给我们讲讲。

  杨学祥: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大约有2%被平流层的臭氧吸收,7%被电离层吸收。当黑子活动高峰发生太阳风暴时,会大量破坏南极臭氧,随之产生“臭氧洞漏能效应”和“地磁层漏能效应”,使被臭氧层阻隔的2%的太阳能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导致南极平流层变冷对流层变暖。收缩的平流层自转变快,膨胀的对流层自转变慢,这是赤道高空风产生的一个原因。拉马德雷现象就是太平洋上空高速气流方向转换的现象,拉马德雷暖位相增强厄尔尼诺事件,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拉尼娜事件,从而影响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候变化。这两个“漏能效应”也使太阳能量进入两极,北极和南极大陆边缘的海冰大量融化,打开南美洲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开关,减弱秘鲁寒流,进一步增强厄尔尼诺现象。与此同时,增高的海洋表面温度使更多氯元素从海洋进入大气,使臭氧洞进一步扩大,从而进一步影响气候,增加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几率。地球历史表明,强地磁场对应地球的寒冷气候,如第四纪冰期;弱地磁场对应高温气候,如中生代的温暖期。地磁场减弱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地磁场减弱导致更多太阳能量进入地球。

  地球磁场本身异常是引起气候、地质等变化的重要因素

  辽宁日报:太阳风暴的各种粒子会干扰地球的磁场,如果非常强烈的话,是否会使地球磁场本身发生较明显的变动?

  杨学祥:太阳风和地磁暴的相关性是明显的,会引起高层大气磁活动和环形电流的相应变化。已有研究表明,太阳风与地球磁层顶相互作用,在极区上空的电离层中形成极区电急流。极区电急流通过地球磁力线传至中低纬度地区的电离层中,扰动电离层,不久之后,会发生灾害性天气。所以,地表和大气的电磁变化值得关注。

  辽宁日报:那么,地球磁场本身的变化对地球,比如气候变化、地质变化有无影响?

  杨学祥:人们普遍忽视地电和地磁的存在,认为它们很微弱。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片树林明显地向北方倾斜,原来北部有平行的高压电线,电磁能对树林而言竟比太阳光更具有吸引力。地磁场的异常变化使地表地电场也发生变化,形成地电正异常区和负异常区。地表水从地电正异常区蒸发到高空,带的是正电;从地电负异常区蒸发到高空,带的是负电。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团最容易相互吸引而形成雷雨。相反,带有同种电荷的云团相互排斥,形成该地区的干旱。冰岛、非洲中西部和南大西洋是三个负电异常区,它们之间的地区是明显的干旱区,其中就有最干旱的撒哈拉沙漠;其两侧的北美洲和亚洲是正电异常区,在正、负电异常的交界带,是高降水量区。当电磁异常区发生变动时,电场的强度和极性也发生相应变化,由此引起的降水量改变导致全球旱涝灾害在不同地区发生。

  谈到地质变化,地磁地电还与地震有密切关系,现在地震观测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对地磁(电)的监测。至于内在的机理,举个例子,携带大量磁性粒子的地下岩浆因为失去地磁的束缚而改变流向和流速,流向的改变将使地球固有板块的运动规律发生变化,而流速的降低将使岩浆自身的温度平衡机制遭到破坏,使地球不同部位之间地温温差增大,这将会产生地震频率和强度的增加。

  辽宁日报:听您这么一说,感觉地球磁场及其变化太重要了,与抵御太阳风暴、气候变化、地质灾害都有密切的关系,看来我们应该密切注意地球磁场变化以做好各方面的预测、预防。

  杨学祥:是的,应该说我们对地球磁场的重视程度及研究水平还很不够,但是正像你说的那样,种种迹象和研究表明,地球磁场是地球变化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与太阳风暴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全球地震、干旱、洪水、高温等极端气候的出现,不能排除和地磁减弱的关联。如果在今后若干年内,这些灾害气候频率和强度有增加趋势的话,并且地表测得宇宙射线辐射剂量同步增大,则可以确认这种关联。

  辽宁日报:谢谢您的讲解。

  专家档案

  杨学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地球动力学和自然灾害研究,发表文章近百篇,出版专著《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地球各圈层能量交换过程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2000年被评为吉林省第六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2004年和2010年被聘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拍摄迄今最清晰太阳耀斑 直径大于地球(图)

这张壮观的图像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熊望远镜拍摄的,所呈现的太阳耀斑直径达到12875公里(8000英里),甚至超过了地球的直径(12756.2公里)。该太阳耀斑的中心温度达到3600摄氏度,其周围的温度更高,超过了5800摄氏度。点击图片查看高清大图

腾讯科技讯(悠悠/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如图所示,这张图像看上去像花卉的中心,或者像一颗神秘的眼睛,但实际上这是近期美国地面望远镜可见光下拍摄到的迄今最详细的太阳耀斑,其直径超过地球。

这张壮观的图像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熊望远镜拍摄的,所呈现的太阳耀斑直径达到12875公里(8000英里),甚至超过了地球的直径(12756.2公里)。该太阳耀斑的中心温度达到3600摄氏度,其周围的温度更高,超过了5800摄氏度。

太阳耀斑周围不规则外形呈颗粒状,这是由太阳内部的炽热气体组成,每个颗粒状的炽热气体直径大约1000公里。大熊望远镜又被称为新太阳望远镜,它采用适应性光学镜头,能够适应大气层中骚乱变化以及校正失真信号。

科学家认为像太阳耀斑这样的磁性结构对于理解太空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太阳系的太空气候主要源自太阳,它能够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恶劣的太阳风暴能够破坏地球上的电网和通信系统,摧毁人造卫星,甚至影响航班飞行员的正常驾驶,对航班乘客产生辐射威胁。

天文学杂志《Ciel et l'Espace》撰文指出,这张照片是迄今可见光范围下最精美、最详细的太阳耀斑图像。美国新泽西州学会菲利普-伍德威尔(Philip R. Goodewill)教授称,这是新太阳望远镜拍摄的最完美图像,该望远镜通过装配的97个制动可变形镜面调节了许多大气失真变形。同时,这款新型望远镜装配的高位适应光学系统,能够使用可见光和红外线范围准确测量磁场和动态太空活动事件。

发表在栏目: 科学